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

热点新闻
中国国防报发文:红安为什么这样“红”
2018-10-10

f89dbd655ee48ef60741296eef1577a5.jpg


到湖北红安采访之前,记者心中一直有一个问号,这个问号源于一段关于红四方面军的史实: 

原载:中国军网2016年8月16日《中国国防报》2016年8月16日一版

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,在长征结束之后于1938年投靠国民党。叛逃时,作为主要领导人的张国焘,竟然带不走一名红军战士,就连与自己形影不离的警卫员也不愿跟从,此后他向红四方面军的旧部进行招降,但没有一兵一卒响应,连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也怒斥张国焘无用。

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红军战士对党如此赤诚?

走在红安县长胜街上,这里每一个角落都透射着历史的厚重。85年前,就是在这条长不过一里、宽不过两丈的小街上,诞生了在长征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红四方面军。

在红四方面军指挥部里,悬挂着一幅幅地图和英雄挂相。墙面上,一张名为“红四方面军时期革命英烈”的名单令不少人驻足思考。据讲解员介绍,红四方面军在创建过程中牺牲的正团职以上烈士就有802人,这份名单只列出了96名正师职以上指挥员,而其中25名在“肃反”中被错杀的英烈格外引人注目。

凝望名单,红安县原党史办主任周少怀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段沉痛的历史:

1932年3月,时任红安五区的区委书记徐德聪在“肃反”中被扣上“改组派”的帽子执行死刑。由于当时红军子弹匮乏,行刑一般不用枪杀,只用刀砍。临刑前,保卫局的同志为减轻徐德聪的痛苦,决定破例改为枪决。徐德聪却请求保卫局的同志用刀砍,把省下的子弹留着打敌人。徐德聪等革命英烈在自己蒙受不白之冤杀头时,心中想的依然是共产党,脑子里装的还是革命事业!徐向前元帅在《历史的回顾》中说:“当时内部杀了那么多人,也没有把我们党搞垮,把红军搞垮,人心向着共产党,向着红军。”

历史已经走远,记忆依然清晰。记者不禁追问: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义无反顾、赤胆忠诚?

“革命信念!红安人民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,支撑着他们紧跟党走、一无所惜。”红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少鹏如此回答。其实,像徐德聪这样一心向党的革命英烈还有太多太多。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伍中,每3名红军就有一个红安人,每4名英烈中,就有一个属红安籍。

斗转星移,沧桑巨变。那些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红安英烈早已离去,但忠诚基因却在永续传承。红安县人武部政委张任南说,红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红安人为党的事业前赴后继。

张任南列举一例。红安籍战士王文强,接过父亲开国功臣王佑林的旗帜,走进原第二炮兵某部工程部队,在开山凿岩、爆破掘进中历练成一名钢铁战士。在一次工程施工中,坑道掘进出现塌方,王文强为掩护战友,不幸被石头砸中,献出了年仅19岁的生命。战友们把这块浸染着英雄鲜血的褐色山石命名为“忠诚石”保留了下来,跟着部队转战南北。

结束采访离开红安前,周少怀告诉记者:红安原叫黄安,1952年9月正式改名为红安。在新中国现有2800多个县城中,以“红”命名褒奖的县。

红安为什么会这么“红”?记者心中渐渐有了答案。